清华大学党委武装部国防人才培养办公室主任王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王晓丽 2011年7月,女子发射单元奔赴青海执行实弹发射任务。广袤的戈壁滩上荒无人烟,甚至连路都没有,她们在戈壁上压平地面,挖沟建渠,支起帐篷。 来源:北京日报 | 记者
——王晓丽
2011年7月,女子发射单元奔赴青海执行实弹发射任务。广袤的戈壁滩上荒无人烟,甚至连路都没有,她们在戈壁上压平地面,挖沟建渠,支起帐篷。
来源:北京日报 | 记者 代丽丽
海报上的女兵名叫王晓丽,现就职于清华大学。她说:生命中最大财富来自军营。
在学习的过程中,王晓丽了解到,导弹的1号手操作台是导弹发射车的“大脑”,技术和操作最具挑战性。尤其重要的是,只有1号手能亲手按下“点火”按钮,把“巨龙神剑”送上云霄……
导弹发射专业要学习的知识很多,想要到发射车上实装操作,必须要经过重重考核。由于王晓丽晚加入近5个月,专业知识已经落后战友太多。第一次理论考试只考了54分,这让她备感羞愧,从那时她开始了与导弹知识的长期“作战”。
可就在实弹发射前两天,王晓丽所在的发射单元被定为备份单元,与“最后一击”失之交臂。王晓丽不明白,明明她们的考核成绩最好,抽中的发射车性能最好,甚至在预发射练习时,王晓丽因细致的操作发现了一次设备故障,避免了一次发射事故的发生。“为什么我们会成为备份?”王晓丽和战友们不理解。
“如果你心底已经有了参军入伍的声音,那你就不要害怕,勇敢地踏出第一步。时间越长,你会越发觉得军营给你的东西越多。”
发射当天,当在耳机里听到“1号退出发射”的口令时,王晓丽完成退出操作,和战友们走下发射车。看到另一个阵地导弹腾空而起,王晓丽还是忍不住掉下了眼泪。这是喜悦的眼泪,为第一支女子导弹发射分队感到自豪的眼泪。
“女生去当兵?太苦了!你会受不了的!”“你一个清华的,好好的没事当什么兵啊?”报上名后,有不少人劝她。
现在的王晓丽担任清华大学党委武装部国防人才培养办公室主任,把一批批志在国防的青年送往军营。她创立了“八一”工作室,为有意向到国防领域就业的同学提供一对一咨询;学生退伍后,她又协助他们融入学校。在一个名叫“小丽的炊事营”的微信群里有近两百名清华退伍兵,“小丽姐”是他们共同的亲人。学生服役后,清华大学坚持对入伍学生的全过程跟踪保障,无论学生走到天涯海角都去看望一次。
流程编辑:u025
“我要当1号!”这成了王晓丽当时最大的愿望。为了实现成为1号手的目标,王晓丽白天在发射车舱里对着1号操作台练习,熟记操作台规程,晚上自己根据规程在本子上默记。为了背记电路,她把不懂的问题记在本子上,休息的时候去问战友,战友不懂的就去问男兵师傅。几十张电路图连成一张长长的大图,王晓丽精描细抠,愣是把这张“清明上河图”熟记于心。
领导找她们谈话——被定为备份,说明她们单元的技术过硬,备份之后再无备份,备份才是最后的王牌!
2009年的一天,正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读大四的她在校园里看见“好儿女,当兵去”的征兵宣传横幅。“我爷爷上过朝鲜战场,可是最后没有回来……我崇敬那些拿起武器保家卫国的勇士。”于是,她径直到武装部报了名。
果然,这个清华女生在校园里是学霸,在军营里,也是一朵不折不扣的“霸王花”。她本来被分到第二炮兵机关,却主动请求加入作战部队。当时,我国正在组建第一代女子导弹发射方阵,这是一批由高学历、高素质的年轻女兵组成的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王晓丽幸运入选。
一个“号手就位”动作,每天要练上百次;复杂的指挥控制操作台,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半寸高的作战靴后跟,磨平了两双,补了又补。两个月后,在专业考核对抗比武中,王晓丽三次夺得第一名,如愿成为中国第一代女子导弹发射连的“1号发射手”。在这个过程中,她甚至还学会了开吊车,拿到了吊车资格证。
在最新一批北京市征兵宣传海报中,一张女兵照片吸引了许多同龄人的目光。一身戎装,英姿飒爽,一句“我的青春穿军装”的激昂口号,点燃了无数青年携笔从戎、献身国防的热血情怀。
导弹发射涉及的大多是物理知识,这对于艺术专业出身的人来说如同天书。王晓丽白天正常训练,晚上加班学习,经常熬到凌晨三四点才睡觉。
“女生怎么了?就是为了吃苦去的!清华又怎么了?清华的就更应该做一个更好的兵!”
前不久,王晓丽被评为北京市第五届优秀退役大学生士兵、2022年度“北京榜样·最美退役军人”,还入选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候选名单。“如果你心底已经有了参军入伍的声音,那你就不要害怕,勇敢地踏出第一步。时间越长,你会越发觉得军营给你的东西越多,这种无形的精神财富会伴随你一辈子。”在清华大学举办的征兵宣传活动中,“小丽姐”用自己的经历鼓舞了一批又一批高校学子的从军报国之志。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qhdxxbzz.cn/zonghexinwen/2022/0720/2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