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试题,上联孙行者,学生纷纷交白卷,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900年9月,八国联军强迫清廷签订了《辛丑条约》,赔偿4.5亿两白银,驻美公使梁诚在谈论用白银还是黄金支付时是,无意当中听到美国表示赔款“原属过多”,经过多次商讨,美国提
1900年9月,八国联军强迫清廷签订了《辛丑条约》,赔偿4.5亿两白银,驻美公使梁诚在谈论用白银还是黄金支付时是,无意当中听到美国表示赔款“原属过多”,经过多次商讨,美国提出了退款办学,正式建立了留美预备学校。
陈寅恪,是中国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他毕业于哈佛大学,他跟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1932年,清华大学正在举行新生入学考试,国文系主任刘文典就想请陈寅恪出国文代拟试题,陈寅恪的想法跟其他人不太一样,出的考题也不一样,国文试题很普通,作文是《梦游清华圆记》。
对联对于中国人来说已经不算是陌生了,对联要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可以说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不过陈寅恪的这个对联怪就怪在,它的上联只有三个字:“孙行者”
他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在语言文学方面成就突出,在1932年,他同时报考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对于这道“对对子”,周祖谟给出的答案是“胡适之”,他为什么会这么对呢?
”孙“和“胡”又是两个不同的姓氏,“行”和“适”在古文当中都有“达到”的意思,“者”与“之”属于虚词,在对子上算是非常完整了,不过因为学费的问题,周祖谟最后选择了北京大学。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qhdxxbzz.cn/zonghexinwen/2021/0311/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