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0.qhimg.com/t0187c4b1a6eb678ac5.jpg?size=500x484)
![](http://p0.qhimg.com/t01348852b534386be3.jpg?size=500x413)
![](http://p0.qhimg.com/t01fad6b0d5168a6e8c.jpg?size=500x638)
![](http://p0.qhimg.com/t014297245ec60c76a4.jpg?size=500x388)
![](http://p0.qhimg.com/t013793c2a59158aaf8.jpg?size=500x366)
![](http://p0.qhimg.com/t0145106b612b739269.jpg?size=500x438)
他是清华教授,终身未娶培养79名院士,晚年乞讨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由于清廷实行闭关锁国,导致整体科学技术比国外落后了几十年不止,甚至几乎没有物理学说这一回事。但观察近代史你会发现,到了五六十年代时,中国已经出现了优秀的科学家。比
由于清廷实行闭关锁国,导致整体科学技术比国外落后了几十年不止,甚至几乎没有物理学说这一回事。但观察近代史你会发现,到了五六十年代时,中国已经出现了优秀的科学家。比如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创始人钱三强,人造卫星奠基人、动力气象学创始人赵九章,核武器研制工作开拓者邓稼先,核科学奠基人王淦昌。以及同一时代,只是不在国内的李政道、杨振宁,后边这两位还拿下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http://p0.qhimg.com/t0187c4b1a6eb678ac5.jpg?size=500x484)
如此多的人才聚集并不奇怪,落后只是一时被蒙住了眼睛,只要找准对的方向,古老的中华民族总会找到出路。然而研究这些人的生平,会发现另一件更令人震惊的事,钱三强、赵九章、邓稼先、王淦昌甚至于杨振宁、李政道,其实都出自一个人的门下。这个人一生未娶,却为国家培养了79名院士,他就是——叶企孙。
他的很多弟子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但对于这个人的名字,大多人却并不熟悉,甚至于可能都没听过。可他是最不该被遗忘的人,因为他堪称是中国物理学界第一代宗师,也是中国当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词,物理学的奠基人,而不是原子能事业、核科学的奠基人。因此也有人称他为大师的大师,今天便来说说叶企孙的人生故事。
![](http://p0.qhimg.com/t01348852b534386be3.jpg?size=500x413)
清光绪二十四(1898年)七月十六日,叶企孙出生在上海,一个书香门第世家。其父亲叶景澐是光绪年间的举人,清廷亡后,在北大任教过一段时间。祖父叶佳镇曾在国子监任职,曾祖父蔼臣公同样在朝为官,精修礼学。在这样的家庭中,对于子孙的教养也就更为严格,而他恰好还有天赋。叶家教授孩子传统经书,但叶景澐其人比较开明,接触过一些西学。
![](http://p0.qhimg.com/t01fad6b0d5168a6e8c.jpg?size=500x638)
便也允许儿子学西方的科学文以及应用,所谓既重格致,又重修身,以为必以西方科学来谋求利国利民才能治国平天下。清宣统三年(1911年)二月至十月,叶企孙进入清华学堂,其大学部也就是如今清华大学的前身。这一年叶企孙还不满十三岁,清华学堂也刚刚开办,他是第一批学生。
七年后又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庚子赔款留美公费生,前往美国芝加哥大学,插班进入大学三年级。当时他的老师是著名的著名的物理学家布里奇曼,这位后来在1946年拿了诺贝尔奖,叶企孙跟着他学到了很多东西。本来以他的成绩,又有这层师生关系,留在国外。发展不说非常好,但肯定是不成问题的,叶企孙却毅然放弃了。
![](http://p0.qhimg.com/t014297245ec60c76a4.jpg?size=500x388)
他的祖辈都为国家出了自己的一份力,如今正是民族危亡之际,该到他为国家效力。虽是打定了回国效力的心思,叶企孙也并不着急,他希望能从其他国家之中取一些经。拿到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叶企孙便定下计划,从欧洲取道回国。这期间走遍了英、法、德、荷兰和比利时的一些高等物理研究所,拜会了这些国家的物理学界同行,1924年3月抵达上海。
回国之后没多久,便去了清华学校担任副教授,从此他的一生都将奉献给教育。面对民族危亡,有人希望实业救国,有人希望武备救国,而叶企孙选择的是教育。后来的事实证明,教育是必不可缺的,他所培养的这些人终将为国家发光发热。1926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成立,叶企孙是首任系主任。
![](http://p0.qhimg.com/t013793c2a59158aaf8.jpg?size=500x366)
他为这个系的发展可谓是殚精竭力,改良课程,招揽良师。吴有训、萨本栋、周培源等人先后被他请来,短短几年的时间,清华就成了当时中国物理学科研和教学最好的大学。X射线、无线电、光学和磁学研究室相继建立,吴有训以及清华物理系的一些教授也先后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开创了国内研究工作的中国人于国际一流刊物发表研究成果的先河。
当时的清华学术气氛浓厚,吸引了国外很多著名科学家前来讲学,1932年中国物理学会成立。1929年到1938年的十年中,清华毕业生达69人,研究生一人,皆是后来中国许多领域的开创者。卢沟桥事变时,叶企孙放弃出国访问的机会,承担起抢运图书、仪器的重任。这些东西是执教的根本,平时他们就珍惜得不行,舍不得吃穿也要好好呵护。
![](http://p0.qhimg.com/t0145106b612b739269.jpg?size=500x438)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qhdxxbzz.cn/zonghexinwen/2021/0310/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