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历史的信史时代:熊渠子异说与楚厉王之谜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根据《史记·楚世家》,在周夷王的时候,王政衰落,诸侯攻伐,熊渠在江汉颇有势力,出兵灭亡庸、扬越、鄂三国,野心开始膨胀了起来。居然一口气封了三个儿子为王:其中长子熊康
根据《史记·楚世家》,在周夷王的时候,王政衰落,诸侯攻伐,熊渠在江汉颇有势力,出兵灭亡庸、扬越、鄂三国,野心开始膨胀了起来。居然一口气封了三个儿子为王:其中长子熊康为句亶王、次子熊红为鄂王、三子熊执疵为越章王。句亶、鄂、越章大概对应的就是之前攻下的庸、鄂、扬越三国。要知道,当时周天子都是王,熊渠子这个举动是什么意思?不过周夷王之后的周厉王比较强硬,迫使熊渠不得不取消了王号。
熊渠子以善射闻名。《新序》有一个熊渠子的故事,说熊渠子夜晚外出巡查,看到一头卧在地上的老虎,慌忙之中一箭射了过去,下马查看却发现箭羽都射入了一块石头里,但再次射的时候箭都折断了。当然这个传说应该来自对《史记》李广射虎的移植,不过也说明熊渠子以武力著称当时。《吴越春秋》中善射的楚琴氏,大概也就是指熊渠子。《楚世家》说熊渠子太子熊毋康早死,由另一子熊挚红即位,“挚红卒,其弟弑而代立”,也就熊延。
《楚世家》中熊渠的三个儿子,分别为早死的熊毋康(熊康)、即位的熊挚红(熊红)、篡位的弟弟熊延(熊执疵),这里其实就有两种写法了,可能来源于不同的资料。“挚红卒,其弟弑而代立”一句有误,可能被杀的是熊红之子。但《史记·三代世表》在熊渠之后又提到“熊无康;熊鸷红;熊延,红弟”,熊鸷红没有提到“无康弟”,似乎是作为熊无康之子、熊渠子之孙对待。那么这里已经存在两种说法了。
同时,东汉人服虔、三国人谯周又看到了另外一些资料,服虔称熊挚是熊渠之孙,而谯周明确说熊渠之子叫熊翔,熊翔之子是熊挚和熊延,因为熊挚有疾而由熊延立嗣。谯周这个说法与《三代世表》有一定相似,均认为熊渠只有一子,而此子却又有二子,最终继承王位的是幼子。但又有很大的不同,因为他认为的熊挚就是《左传》中因恶疾奔夔的熊挚,那么熊挚如果就是熊挚红的话,也根本没有在位,而是类似熊无康一样“早卒”了。
《楚居》说法又有同有异,说的是酓渠迁徙到发渐,他之后的继承者也住在发渐,之后的酓执又迁徙到旁屽,再往后的酓綖又迁徙到乔多。酓渠继承者的名字从“月”,与酓执、酓綖大约可以对应熊翔、熊挚和熊延。但《楚居》看不出他们是兄弟关系,反而更像是先后在位的父子。熊挚奔夔则更被笼罩上一层迷雾,也许夔国的始封君熊挚与楚国国君熊挚并非同一人,也许楚国国君熊挚晚年因疾病被流放。但无论如何,熊渠子封王一事在《楚居》中完全没有体现。
《楚世家》接着说,熊延生下熊勇,熊勇六年即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十年去世,弟熊严即位;熊严十年去世,有伯霜、仲雪、叔堪、季徇四子,伯霜即位;熊霜六年去世,三弟争位,最后仲雪死、叔堪流亡、季徇胜出;熊徇二十二年去世,子熊咢即位;熊咢九年去世,子熊仪即位,称“若敖”,“敖”是当时楚国君长称呼,后来无谥号的楚王也被称“敖”。若敖二十年(公元前771)西周灭亡,二十七年去世,子熊坎即位,被称“霄敖”。
霄敖六年去世,子熊眴即位,被称为蚡冒。蚡冒十七年去世,弟弟熊通杀蚡冒之子即位,熊通就是春秋前期叱咤江汉的楚武王。《国语·郑语》说楚蚡冒时开启了濮地的经略,春秋楚国大夫申包胥又称“鼢冒勃苏”,大概也是蚡冒的后人。不过在《左传》中,却说蚡冒、霄敖“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似乎蚡冒应该在霄敖之前。那么,《左传》《楚世家》哪个才对?
另外,在《韩非子》中,还提到楚武王之前有个楚厉王。《韩非子》有两个关于楚厉王的典故,第一个说的是楚厉王通过击鼓来召集百姓作战,但有一次喝醉酒之后却误击鼓,百姓大惊连忙备战,楚厉王却说自己只是喝醉酒了玩玩而已,百姓一哄而散。几个月后真的有警备,再击鼓就没人来了,于是楚厉王只能更改了号令,这样百姓才渐渐信服。很明显,这个故事与“烽火戏诸侯”有相通之处,但楚厉王能改过自新,这却是周幽王不能及的。
另一个说的是楚人和氏得到一块外石内玉的“璞”,献给楚厉王。厉王让相玉的人观察,玉人说是石头。楚厉王大怒,觉得和氏骗了他,砍了和氏左脚;厉王去世,武王即位,和氏又把玉璞献给武王,玉人还是说石头。楚武王又砍了和氏右脚。武王去世,文王即位,和氏抱着璞哭了三天三夜,泪都哭出了血。楚文王听到后问怎么回事,他说我哭的不是被砍脚,是宝玉被当作石头,贞士被当作骗子啊!文王让人凿开果然是块玉石,于是命名为“和氏璧”。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qhdxxbzz.cn/zonghexinwen/2020/1019/375.html
上一篇:鸦片战争中被骂作“卖国贼”的他,其实是个救
下一篇:读《桃花源记旁证》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