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文学对谈录从第二个经典时代重估唐宋文学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题记 三联书店于2019 年6 月推出了新竹清华大学教授吕正惠先生的《第二个经典时代:重估唐宋文学》,并于8 月间寄赠给我一本。 吕正惠先生是我的老朋友,他的这本关于唐宋文学的
题记
三联书店于2019 年6 月推出了新竹清华大学教授吕正惠先生的《第二个经典时代:重估唐宋文学》,并于8 月间寄赠给我一本。 吕正惠先生是我的老朋友,他的这本关于唐宋文学的专题论文集,视野开阔而论述专深,很是引人入胜。 我读后即致函吕先生略述感想, 吕先生随后回复,如此往复,对该书及唐宋文学诸问题有所讨论。 现在录出刊布,既为个人友谊之存念,抑或可供关心此类问题者参考。 应该说明的是,由于是随手的书信文字,言谈不免率直随意,显然不够谨严细致,读者谅之。
解志熙2019 年9 月15 日记于清华园之聊寄堂
发件人:解志熙
发送时间:2019-08-28 04:56
收件人:吕正惠
主题:关于唐宋文学
老吕:
我八月十五日晚收到三联书店寄来你的新著《第二个经典时代:重估唐宋文学》,当即翻阅一下,觉得内容丰富,很吸引人。 只是我第二天就赶赴河南开封,参加那里举办的吴福辉先生八十华诞暨学术思想研讨会,以及中国近代文学第一届暑期青年讲习班(主要是全国各地的博士生)。吴福辉是我的老师兄,他的八十大寿,我无论如何不能缺席;母校拉我出一趟公差,也无法拒绝,只能勉力而行。 此行携带的唯一读物就是你的这本新著,一路阅读近半,21 日回京后仍不忍释手,昨晚终于读完。 今天无事,顺手略述感想,聊表祝贺吧。
我知道,你上世纪七十年代攻读硕博时的学术出发点就是唐宋文学,后来的学术工作虽然由于某些原因而有所转移,但你最大的学术兴趣显然还是在唐宋文学上,所以从未停止这方面的探求。 本书收录了你当年的一些论作直至近年的成果,所论涉及广泛而分析专精深入,述学文体简练从容,不是一般学究的论文集可比的,允称近年唐宋文学研究的重要收获。
与一般论者不同,你的唐宋文学论有一个超越文学的大历史视野, 正如两篇序论之所言,唐宋时代是“中国文化的第二个经典时代”或“中华文化的再生时代”, 这是高屋建瓴、 纲举目张之论。 的确,我们比较中国与世界其他文明的异同,自然会发现,伴随着秦汉大帝国而来的先秦两汉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第一个经典时代,与之相仿的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文化是西方文化的第一个经典时代,但随后的世界史上,除了中国在隋唐迎来新的大一统和以唐宋文化为主的第二经典时代,任何其他文明都没有帝国复兴和经典再造的第二个机会——欧洲的文艺复兴虽然复兴—再造了古希腊文化,却迎来了民族国家的分立时代,此后的欧洲再也没有统一过。 可是,中国在元代的短暂统治之后,很快迎来了明清大帝国的创建和理学—汉学的繁荣时代,在近代的外忧内患之后又迎来了中华民族的再度复兴和国家的现代重建。 中华文明和中国历史的这些反复上演的“治乱兴衰史”,在人类历史上确实是绝无仅有的。
我也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中国会这样幸运,而思考的初步结论是,中国人首先得益于居处在一块巨大的自成一体的内陆地区,很早就发展出成熟的农耕经济、进入相对稳定的“土地社会”(这是我生造的一个社会发展史概念,以取代毛病多多的“封建社会”概念)。 被海洋和沙漠分割的那些地域本来就不利于统一,滋养出的是分裂独立的发展趋向,至今依然。 中国人所居处的这片内陆地区虽然在某些时候会分裂为多个方国(这也是我生造的一个概念,以取代易滋误解的“诸侯国”概念),但各方国的割据一定是短暂的,最后必定会重新统一,重新建立起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土地社会形态的统一大帝国,而促成其反复走向统一的原因,则在于生活在这一大片土地上的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相互接近和经济交流的不可阻遏。 借用现代制度经济学的术语来说,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经济环境,使得统一成为中国这片大地上最节约社会成本也最便于经济民生的政治选择, 所以统一的确是民心所向,也因此“大一统”向来就是中国的政治理想和中国政治思想的主流。 如郭沫若论秦楚历史时所说的,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各派思想家,其实都倾向于统一华夏,问题只在由谁完成统一以及如何完成统一而已——他说这是“当时的一般具有见识的人”普遍意识到的历史要求:“春秋、战国时代,尤其是战国末年,中国实在已经到了‘车同轨,书同文’的地步,只等有一个国家来收获这政治上的大一统的功绩。 当时的列国中最有资格的便是秦、楚两国,刘向有两句话,‘横则帝秦,纵则楚王’(见《战国策叙录》),把当时的情形说得最为扼要。 ”又谓:“周秦诸子同是主张大一统的,但大别也可以分为两派,主张德政的人例如儒家则大抵反对秦国,而主张刑政的人例如法家,则每每不择手段,而倾向于维护秦国。 ”(郭沫若:《屈原研究》,《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年版,第92 页。 )与此同时,从先秦到两汉也形成了与大一统趋向相适应的主流意识形态观念和国家治理制度安排的传统——那便是以儒学为主的人文主义思想文化导向,和以皇权来维系国家统一、实施中央统治郡县的政治治理制度。 这三样相互配合,成为漫长的土地社会时期之中国长治久安的立国基础,其最早的成功实践是在两汉时期,中华民族的主导族群从此被称为“汉人”,的的确确是良有以也。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qhdxxbzz.cn/qikandaodu/2021/0313/803.html